2018年,你写得最好的现代诗是哪篇?写得最好的散文是哪篇?有在报刊杂志发表过吗?
二零一八年,我的长篇***《铁血悲歌》在微头条上连载。
这是一部描写我抗日将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斗、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抗战故事。
除***之外,我在悟空问答中的回答,除了一时兴起而大骂特骂的回答之外,其余问答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能被系统推荐入头条首页。
每天都有五六篇问答被推荐进入首页,我也就弄不清那篇写的最好、那篇写的不好了。
2018年8月开始在头条写诗,每一首都是我一字一句用心血写成的,每一首都如我的孩子。自认写了不少好诗,现仅取一短篇贴于此。
《海 叹》
海水 沙滩 阳光
轻溅的浪花
开在衣衫上
.
掬一捧沙 轻扬
指缝中 流过
岁月的伤
.
感谢邀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回顾一年的写作历程,不由地生出一些感慨……
今日头条,成了一片心灵栖息的港湾,成了众多诗词者的精神乐园。
写了这么多现代诗,因为没有一首认为很满意,所以我随意选了一首今年10月1日夜晚写的。
【半山亭】
你坐在亭中,
听三角梅轻轻地叹息,
看太湖石肃穆的表情。
你觉得真正的优秀的素描作品是什么样子的?
我认为:真正的优秀素描作品是,整体轮括,结构和构图衔接完美。层次分明,阴暗分明。主题突出,线条突出,流畅等等特点。咋一看,爱目舍手的感觉。有一种美不盛收的理解,而无睱疵挑剔。
素描,是一种用用单色表现物体体积关系,明度关系的一种绘画方式,其绘画媒介不仅限于大家常识中的铅笔,签字笔,钢笔,墨水,黑白木刻等,无论何种媒介,用单色表达的画面形式都可以称之为素描。
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素描是源自于西方绘画,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根据德国的民间木刻版画发展而来,最具代表性的,有我们熟知的版画大师丢勒,他的很多素描作品都是以版画形式制作而成的。
丢勒版画作品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可以说,学习绘画,一定要从素描学起,素描是锻炼造型意识,空间意识,体块意识的最佳训练手段,那些名扬世界的绘画***们,没有不是素描高手。
在我国的美术高考制度下,除了有检验学生基本功的素描考试,还多了一项神奇的存在,那就是——速写。
这种利用线条勾勒塑造形体的模式,成为了应试教育下的一种奇葩的存在。这是我国的独创画种,但本质上,速写属于素描的一种,在绘画思维和绘画方式上和素描并无二致。在对于学生的考试要求上,更突出的是一种快写的感觉。
王式廓素描教学主张
“细”不一定好。
整体感和艺术家的感受重要。
风格从现在就应开始注意。
最根本的问题是“概括”问题。
方面表现的充分,一方面要有自己的方法。仿和抄是没有出息的。
学校里要先学会基本方法。
分析、感觉都重要,它是错综复杂的。
血衣,纸本素描,王式廓,192×345cm,1959年
王式廓先生提到的这几点,其实涉及了很多了对鉴赏学习素描的一些误区,这几点对判断一张素描的优秀与否是很重要的。
篇幅有限,咱们挑几点谈谈。
其中第一点提到,“细”不一定好。
认为画得细就是好,这是看画者最常犯的误区,判断一张素描是否优秀,并不是看画面表面堆砌了多少细节,做了多少表面功夫,——一张扣了满脸毛孔的画面可能还不如大胆概括的画面打动人。当然了,既然是“不一定”好,没有说绝对不好,那就说明画的细也可以是好的,也就是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在细不细上,而是应该着重画面内部秩序的合理和完整。
式廓先生在素描教学中,首先强调的是整体观察。式廓先生反对那种表面的完整,他强调“细”不一定就表现得充分。——葛维墨
真正优秀的素描作品不在乎技法方式,无关细枝末节,最重要的是整体上协调的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素描是有灵魂的,不是干枯的像照片一样刻录现实,而是人为加工后突出一个点,放大优化,整体浑然一体,让人觉得协调和谐。
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素描。
一、造型:造型准确,就是画什么要像什么,如果造型不能力不不够,一切都等于零。
二、构图:构图结构合理,布局紧凑,错落有致,但要疏密得当,让人看起来非常舒适。
三、线条:线条是表现手法和技巧,手法是线条流畅优美,清晰自然,线条排列有序,等距排列整齐,也就是线条的间距宽窄一致。技巧是如何正确地表现出,你所画的物体或者人物的质感,质感非常重要,它能让你所画的物体或者人物,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
四、***:***是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在素描或者所有美术作品中至关重要,需要细心观察,感受物体的远近的变化。
五、五大调子:五大调子就是色彩,有人就要说了,素描是黑白哪有什么色彩啊。其实黑白在摄影中称为全色,在素描方面分五大调子,亮部、中间、暗部,反光、投影等五色,表现所画的物体或者人物的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那么表现五大调子要过度自然,色彩丰富,不要生硬,每个部到另一个部要逐渐过度。
六、用光:光源的角度位置不同,五大调子的位置不同,慢慢观察,加强训练。
如果做到以上几点,那就是一幅完美的素描作品。
什么是交通廊道?
这种形式最早应该是源于秦朝咸阳宫、上林苑的
复道
西汉时沿用发展,比如相邻的未央宫与建章宫之间建
飞阁
虹霓阁,
建筑物之间的高架廊道,像虹一样拱起。
网上找了一张大明宫3D复原模型的图片,在西安的博物馆里看到大明宫复原实物模型是真的震撼。
园林建筑里廊也是很奇妙的,类似的有
爬山廊
比如颐和园的佛香阁(照片是自己拍的)
斜坡式
叠落式
颐和园谐趣园这个鸟瞰角度清楚一点,小斜坡的一个廊,爬到***山上拍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