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自己做一个鱼钩吗?怎么做?
自己是可以做鱼钩的,小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鱼竿直接用小斑竹!买圈钓鱼线3毛钱,坠子1毛钱,泡桐(就是现在的浮漂)这东西就更简单了,直接抓住人家家里的大鹅然后扯掉它们翅膀上面那几片最大的羽毛就对了(当然要悄悄的干这种事情,要不关系好点的骂你几句就行了,关系不好的把你当贼都有可能)!好的鱼钩要5毛钱,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是个很不小的负担,当时的我直接用的补衣服裤子的针做的,小伙伴们可能觉得那东西一掰就断了做不了,***老人家曾经说过,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嘛!那就是用钢丝钳夹住针,然后在火上面烧红,再用另外一个钢丝钳把它弯过来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可能会有小伙伴说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那么多的钢丝钳怎么弄?那就是用一根粗点的铁丝先弯好,留下一条小缝隙,把烧红的针放进去,想做成什么形状都可以!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很简单呢?只是这种针做成的鱼钩没有倒欠(四川话)钓到鱼了不能松手,要不是就跑掉啦!
70后,还记得当年那些家务活吗?
六零后前来报到!
住在城市,父母在工厂上班养家糊口,留给孩子们的家务活的确也不少。
帮父母买煤,和煤糕或打蜂窝煤;
排队去买凭本票供应的副食品:豆腐,猪肉,白糖,白酒等等;
秋天买一大堆白萝卜腌制,然后爬上房顶凉晒,反复两三天收起,复晒;
冬天买冬储大***一趟趟往家搬运;
学校***期和平时在家带弟弟妹妹。
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心里总是阳光灿烂!帮父母做家务时,每一件做得都认认真真。
时光荏苒,青春不再,回首往事,童年时的每一次分担,都成为漾在内心深处的甜蜜!
感谢悟空邀请!
虽然我是八零后,但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割草,砍柴,放牛,收稻谷这些农活是必备“技能”呀,当然了,这些都成了一种回忆。而做的最多的是砍柴,放牛和割草了。下面就来说说。
1.放牛。
我家在赣南,属于丘陵地区。80.90年代,地里都种着粮食,而牛在农民家庭里算是比较重要的,也是必备的,家家户户都有。所以那时候放牛也是不可少的,因为农活多,像放牛这种轻松点的事情就落在了小孩身上。
像平常时候我们都是早上很早起来,把牛牵到山上吃草,因为要赶着上学,所以早上的时间是很短的,走的也不远。
要数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放暑***了。下午几个小孩约好去哪放牛,因为人多热闹,做点小游戏呀,还是过的很快的。想想那时候,一边放牛一边偷看西游记呀,还有捅马蜂窝啊这些事情真是没少做。
2.砍柴。
这个活还是有点辛苦的,因为那时候人多,大家都烧柴火灶,所以用量就较大。这样一来,附近就没什么柴禾,就需要跑到远的地方才有。
像砍柴这种活,一般要放***才有时间去。我们那时候也是约上好几个小孩,去到比较远的地方,人多还是热闹且安全。不过,由于路途较远,又挑着柴火,确实很辛苦,所以有的时候大人就会到半路上来接。
我记得有一次,回来的时候天刚黑,而路正好在坟墓前面,是回去的必经之路,前后很远都是大山,路过时刚好看到个黑影往树林去,把我们给吓的。还好人多,而且都带着刀。现在想想都心惊,有点吓人啊!
虽然并不想承认,可是也不得不承认,作为70后的我们这一代,都已经或者马上就成为爷爷奶奶辈儿了。要是你问我“70后,还记得当年那些家务活吗?”我会非常肯定的回答“当然记得,怎么能忘呢。”
当年我们家在小县城里住。爸爸是工人,在工厂上班;妈妈在商业系统工作,家里还有一个半身不遂的奶奶,和两个在上小学的我和哥哥。那时候大人的工作时间都管的很紧,也没有休星期六星期日的,因此每周休礼拜,全天照顾奶奶的任务就会交给我和哥哥。我们要伺候奶奶洗脸、刷牙、梳头、喝水、喂饭、解大小便,陪她说话,帮她***... 虽然当时不觉得,可现在一回想还觉得画面挺温馨的。
以前吧,还不像现在生活的这么方便,好多事都要亲力亲为的做。那时候爸妈的工资也不高,要养活一大家人,还要应付人情往来,所以日常的开销也是能省就省的。比如家里做饭和取暖都要用到蜂窝煤,为了节约开支,爸爸就会买煤面儿,然后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自己打蜂窝煤,我就和哥哥帮忙加水和煤面儿。等蜂窝煤打好、晾干以后,再一起帮忙把它搬回家。每次干完,我和哥哥就会像两只黑猴子似的,举着两只沾满煤灰的脏手嬉闹一番。
以前也没有超市,买菜也不是想买就有的,种类也单调。赶上冬天,家家都要储存大***,一次要买够一冬天的量,每次帮大人搬***都会累到出很多的汗。
为了丰富冬天的菜品,妈妈还跟别人学了做西红柿酱,这样冬天就能吃到美味的西红柿炒鸡蛋了,这在以前就是很奢侈的的事情了。这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妈妈会准备很多西红柿,在一个特别大的锅里用开水烫过,然后让我帮忙剥皮,她再把剥好皮的西红柿切成小块,我再把切好的西红柿装瓶,再由妈妈拿去在锅里蒸,蒸好后密封。这样就能存放好久了。把那么多西红柿弄完,我和妈妈的手都被酸酸的汁水泡的发白起皱了。
平时还会被大人派去打个酱油、打个醋什么的,这样的事情以后再也体验不到了,这些也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