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真正的优秀的素描作品是什么样子的?
王式廓素描教学主张
“细”不一定好。
整体感和艺术家的感受重要。
风格从现在就应开始注意。
最根本的问题是“概括”问题。
方面表现的充分,一方面要有自己的方法。仿和抄是没有出息的。
学校里要先学会基本方法。
分析、感觉都重要,它是错综复杂的。
血衣,纸本素描,王式廓,192×345cm,1959年
王式廓先生提到的这几点,其实涉及了很多了对鉴赏学习素描的一些误区,这几点对判断一张素描的优秀与否是很重要的。
篇幅有限,咱们挑几点谈谈。
其中第一点提到,“细”不一定好。
认为画得细就是好,这是看画者最常犯的误区,判断一张素描是否优秀,并不是看画面表面堆砌了多少细节,做了多少表面功夫,——一张扣了满脸毛孔的画面可能还不如大胆概括的画面打动人。当然了,既然是“不一定”好,没有说绝对不好,那就说明画的细也可以是好的,也就是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在细不细上,而是应该着重画面内部秩序的合理和完整。
式廓先生在素描教学中,首先强调的是整体观察。式廓先生反对那种表面的完整,他强调“细”不一定就表现得充分。——葛维墨
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素描。
一、造型:造型准确,就是画什么要像什么,如果造型不能力不不够,一切都等于零。
二、构图:构图结构合理,布局紧凑,错落有致,但要疏密得当,让人看起来非常舒适。
三、线条:线条是表现手法和技巧,手法是线条流畅优美,清晰自然,线条排列有序,等距排列整齐,也就是线条的间距宽窄一致。技巧是如何正确地表现出,你所画的物体或者人物的质感,质感非常重要,它能让你所画的物体或者人物,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
四、***:***是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在素描或者所有美术作品中至关重要,需要细心观察,感受物体的远近的变化。
五、五大调子:五大调子就是色彩,有人就要说了,素描是黑白哪有什么色彩啊。其实黑白在摄影中称为全色,在素描方面分五大调子,亮部、中间、暗部,反光、投影等五色,表现所画的物体或者人物的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那么表现五大调子要过度自然,色彩丰富,不要生硬,每个部到另一个部要逐渐过度。
六、用光:光源的角度位置不同,五大调子的位置不同,慢慢观察,加强训练。
如果做到以上几点,那就是一幅完美的素描作品。
素描,是一种用用单色表现物体体积关系,明度关系的一种绘画方式,其绘画媒介不仅限于大家常识中的铅笔,签字笔,钢笔,墨水,黑白木刻等,无论何种媒介,用单色表达的画面形式都可以称之为素描。
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素描是源自于西方绘画,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根据德国的民间木刻版画发展而来,最具代表性的,有我们熟知的版画大师丢勒,他的很多素描作品都是以版画形式制作而成的。
丢勒版画作品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可以说,学习绘画,一定要从素描学起,素描是锻炼造型意识,空间意识,体块意识的最佳训练手段,那些名扬世界的绘画***们,没有不是素描高手。
在我国的美术高考制度下,除了有检验学生基本功的素描考试,还多了一项神奇的存在,那就是——速写。
这种利用线条勾勒塑造形体的模式,成为了应试教育下的一种奇葩的存在。这是我国的独创画种,但本质上,速写属于素描的一种,在绘画思维和绘画方式上和素描并无二致。在对于学生的考试要求上,更突出的是一种快写的感觉。
素描不是扣的越细越好!美术生特别容易走进这个误区。
有些同学画素描,就是坐在钓鱼凳前,驮着背、眼睛凑到离画面很近的地方、拿笔扣上几个小时,然后心满意得地后退一看——嚯,画得什么玩意,自己看了都恨不得撕了重画。
就算是以联考审美来审视素描,也绝不是越细越好。细并不能成为一项相当的评判标准,我们应该着眼于画面逻辑表达的充分性和合理性。
先拿澳大利亚女画家Ginny Grayson来说
中年妇女躺在沙发上,环臂而憩,面容却没有完全舒展,好像有什么心思无法释怀,或者有些辛劳的活还未曾完成。
目光直视镜头的老人。和蔼的目光中似是有别的情绪。层层线条遮掩其中,看似面容模糊,但实则相当生动传神。
小女孩和她的玩偶。 这一张虽然没有露脸,只有一截腿和几个散落的玩偶。但人物的年龄,画面的情绪都能通过画家自信的构图,凌厉的线条表达出来。
Ginny Grayson的线条乖张,用笔凌厉肯定,看起来好像随机性十足但是秩序凌然。
不需要太细的刻画, Ginny Grayson就能在自己的画中逻辑自洽,将自己想表达的充分地传达给观者。这也证明了她强大的画面把控能力。
都知道鲁本斯最喜欢他老婆。所以这张描绘他妻子伊莎贝拉的肖像画不用说,肯定十分上心。
我认为:真正的优秀素描作品是,整体轮括,结构和构图衔接完美。层次分明,阴暗分明。主题突出,线条突出,流畅等等特点。咋一看,爱目舍手的感觉。有一种美不盛收的理解,而无睱疵挑剔。
为什么要画国画?
首先,作为中国人画国画从我们的文化、教育、思想、信仰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国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就更容易学习国画了。
绘画很大程度上也和民族的文化、教育思想和认知事物的方式紧密结合,所以我们中国人大多更喜欢国画和学习中国文化。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承,并且是连续的,我们的甲骨文到现在还可以被认识并学习,而西方国家的一些古老文化可能已经失去认知的连续性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学习国画是有这很好的优势,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华文化,也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应该去做的事。
其次,国画艺术是极具哲理思想的,是和中国的儒、释、道思想相联系的。
国画用简单的线条和墨色,并用书写的方式概括性的表现物像抒***怀,用空白的手法使观者产生极大的联想。谢赫的六***中讲: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对国画的画法进行了说明。国画还与其他画种不同之处还在于,画面要配有诗词、书法、印章、这更能体现画者的心情和内心的思想。中国古人能用极短的话语抒发心情表达情怀,这和国画中的简练概括是一样的,去繁就简也在中国哲学思想中有所体现着。
当然,单独从人的成长来看,画什么种类的画也是从个人的喜好和对美的认知度出发的,选择什么类型的画种也会跟随成长有所变化。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对直观的艳丽的色彩喜好更多一些,就喜欢带有绚丽颜色的画作。当慢慢长大后学识越多,生活阅历更丰富,也会对富有哲理性、思想性的画作开始关注并喜欢和学习,随之在欣赏美的水平层面上得以更高深的感悟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