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鱼特点是什么?
安康鱼是一种深海鱼,它们遍布于世界的温带海洋中50米到100米深的海底。人类已知的安康鱼有250多种。因其独特的长相也有人把它叫做“海鬼鱼”。安康鱼可食用,肉质富含胶质。安康鱼肝味道鲜美,被称为“海中鹅肝”。
鮟鱇目(英语:Anglerfish、Monkfish,学名:Lophiiformes)俗称鮟鱇鱼,简体中文中俗写为永保安康鱼,又名琵琶鱼、结巴鱼,是硬骨鱼,于世界各大海洋均有分布,如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鮟鱇鱼为中型底栖鱼类,多潜伏海底,不善游泳,多靠臂鳍爬行。口内有锐利而且朝内倾斜的长牙,基本上,被咬中的猎物绝不可能逃走;而且拥有弹性的胃,某些种类能吃下比自己大的鱼类。体***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特别之处是有一支由前背鳍演化而成的发光钓竿,钓竿顶端内上百万只的发光菌,状似小鱼,会发出亮光,吸引小生物作食物。
习性
由于鮟鱇鱼多处于深海,科学家至近年才对其生活习性有所研究。雄性鮟鱇鱼的消化组织在成年之后会失去功能,因而必须寄生在雌性鮟鱇鱼的下方。雌性鮟鱇鱼比雄性大数十倍至数百倍,雌性会放出特别的气味吸引在暗不见光深海的雄性,雄性会随气味找寻雌鮟鱇,并咬住雌鮟鱇的下方,两条鱼的组织血管会逐渐相通,体型娇小的公鱼就靠着母鱼的营养过活,而且公鱼的身体器官,除了精巢之外会逐渐消失,变成雌鱼身上的一个肉突。基本上公鱼可以视为雌鱼身上的***,这也是公鱼唯一的作用。另外,一只雌鮟鱇鱼是可以让数只雄鮟鱇鱼寄生其上。
在日本关东,鮟鱇鱼被喻人间极品,有所谓“西有河豚、东有鮟鱇”之称。鮟鱇鱼肉质紧密如同龙虾般,结实不松散,纤维弹性十足,鲜美更胜一般鱼肉,胶原蛋白十分丰富 (因此亦被称为“穷人的龙虾”)。日本人喜爱吃鮟鱇锅,尤其是在冬天。除了火锅,日本人还会以鮟鱇鱼肝做寿司,而鮟鱇鱼肝更有海底鹅肝之称,据称有清热解毒的美肤功能,一般食法为蒸或者是刺身。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等地鮟鱇鱼也被作为食用鱼类。
安康鱼身体粗短柔软,无鳞,略呈纺锤形,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40-90厘米、体重300克~8KG。安康鱼(monkfish)长着一个超级大的、布满了牙齿的嘴巴和罕见的平平的身体。另外,它的身体上的皮肤还粘乎乎的。
但是,就是这么一种外表丑陋的家伙仍然在为满足人们的“口福”做贡献。在欧洲和北美,有数百万人喜欢吃这种味道鲜美的大鱼,它因此常常被称为“穷人的牡蛎”。此安康鱼是在大西洋海岸发现,它最大可以长到090厘米长,最重可达10公斤!头大而平扁 ,吻尖而平扁,吻背中间有一大的骨质隆起,眼间区宽而稍凹。
头和体的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口大而宽,上位,斜裂,牙尖锐,口内有黑白斑纹。下颌稍突出,后延至眼球下方,有可倒伏的尖牙l~2行。
上下颌及犁骨上具有绒毛状的锐齿带。舌宽而长,前缘圆形、游离。眼中等大,侧上位,非常凸出,上缘为眼睑所遮盖,上眶骨凸起为骨嵴。鼻孔两对,前鼻孔微呈管状;鳃盖后缘无刺。[3]
胸鳍宽大,臂状;腹鳍小,胸位,彼此分离;尾鳍后缘圆形。背鳍最前3鳍棘分离,第一棘位于吻背面且顶端有皮瓣(也叫皮质穗),瓣内寄生着一些发光的细菌,象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杆。
鳞中等大,头和鳃盖均有鳞,无侧线。背鳍两个,不连接;尾部柱形,尾巴短小。臀鳍有8~11根鳍条。
体背部和体侧黑褐色或绿、紫褐色,腹部较淡。体侧有褐缘色不规则横条纹;第一背鳍有2行、第二背鳍有6行浅黄绿色斑点;臀鳍有4行、尾鳍有6-7行浅绿褐色斑点;眼后缘及其下方向后有3条褐绿色条纹。生殖期雄鱼体上出现孔雀绿色的美丽婚装,背鳍出现白色斑点。